农民兄弟二柱

农 民 兄 弟 二 柱
 
 
【散记】
 
 
本刊编委   李向菊(湖北枣阳)
 
 
 
农民兄弟二柱,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但他又是新时代的农民,是勇于打拼、不甘平庸的农民。他一边种着地、一边打着工,有时做老板,有时当小工,一年忙到头,不缺吃、不少穿,收入也不低,可就是攒不住钱,发不了财,成不了富人,也做不了轻闲人。
二柱家弟兄三个,虽不算多,但家底子薄,小时候生活真的很苦,于是二柱大哥发奋读书,想以此改变命运。但那时考学也是不易的,虽然考上就有铁饭碗,但升学率极低。好在二柱大哥从小就聪明,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,最后还是考上了大学,毕业后留在城里国企大单位上班,后来通过努力当上了企业的领导。二柱兄弟老三年龄小,机会更多了,高考落榜后到了深圳打工,现在也干得风声水起,办起了公司自己当了老板。而二柱却留在了农村,留在了父母身边,成为了真正的农民。
父母年龄大了,家里几口人的土地全交给了二柱,他早早成家立业,分家单过了。但在那个人人想改变命运的时代,二柱又委实不愿被土地束缚,土地虽是全家生活的保障,但完全依靠土地是难以真正富裕的。二柱文化不高,但脑子活、点子多,他卖过豆腐、干过商贩,到建筑工地当过小工,在家乡小镇单位签过合同工,于家门口新建纺纱厂打过包装。那几年家里的零花钱都是靠他打工得来,帮了哥又帮弟,顾了老又顾小,年龄虽小却扛起了家里的大梁。二柱是一个农民,但他其实不想成为真正的农民,他左突右杀,希望在广阔的农村杀出一条致富路,让父母不再为了生活而犯愁,让自己不因青春碌碌无为而后悔。
地是农村人的命根子,家里的十几亩地是必须要种好的,这是一个农民起码的责任。二柱便和其他村人一样,想方设法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。前多年家乡的香菇种出了规模、种出了效益,种出了钱袋子,二柱便把十几亩地种了一半香菇。种香菇是很辛苦的。春秋两季,人们忙着装袋、高温杀菌、菌种接种,菌袋放置,两层钢架当支撑、三层薄膜做温棚、下雪怕棚塌、刮风怕吹跑,待到菌丝慢慢长成香菇天变得乍暖还寒,光那大棚早晚开关门都很累人,开晚了怕捂坏了香菇、关晚了怕冻了香菇,着实不易。待到五一前后香菇收完,还要开始割小麦、下水稻种,闷热的夏季在地里劳作更是辛苦,待稻谷即将收割时,又要翻地炕地等到霜降后种小麦。一年到头忙,天天没闲时,种地是最累人的,二柱两口子每天忙着累着,其实收益并不多,解决温饱有余、想挣大钱很难。白天将遮阳网顶起,保持香菇棚内的袋料通风,到晚上还要再放下。
在村里要盖新房子、要预备儿娶女嫁的新房嫁妆、要应酬日益增多人情往来,二柱和其他的农村兄弟们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,光靠种地卖的钱是远远不够的。二柱于是又买了收割机,准备自家的小麦、稻子收完后,开始给别人收,多少赚点辛苦钱,但心地善良的二柱两口子,只要有人来家里说他家的小麦、稻子熟透了得赶紧收,他们就先给人家收,自家的先放下,白天收、晚上摸黑收,自己村上收完了,磨不开面附近其他村里有人来请他也没有推过,一天下来钱也赚没多少,浑身累的要散架,那种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、那种累是我们无法体会的。有时因为先收别人的自己家的就没顾上,那更是辛苦,该种不种晚一天错了节气、该收不收晚一天就是损失,但常常是自己地里活还没干完,来叫收割的人一个接一个,二柱两口子便没黑没明地连轴干。八、九月里地里农活和香菇大棚里的活路起冲突时,实在忙不开,便要雇人干,但雇人无形中增大了成本,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舍不得的。自己地里的香菇卖完后,二柱还要去附近的各个乡镇收贩香菇,从大棚里把老百姓的香菇收上来,然后分拣、筛选、套袋、装箱,再卖给远路来的商贩,赚取差价,其实赚的只是分拣的人工费。为了多挣钱,兄弟两口子一年到头忙忙碌碌,没有一天闲空,大哥他们在外面也帮不上忙,在外边也只是白心疼。
像二柱这个年龄段的人也有很多年轻时就出外当了农民工,他们的后代大多不再愿意在农村种地,年轻人有的到外地上学不再回来、有的到外地打工很少回家,还有的结婚时在县城买了房子,大多定居在了城里。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,老年人越来越多,农村老人养老成了问题。父亲和叔叔、堂叔几弟兄的孩子都在外地,家里老弟兄几个皆是老弱,二柱就挑了大梁,谁家的农活忙了、哪个有病住院了、亲戚家谁有红白喜事了,或者临时性的突发事件,都需要二柱及时到场,也只有二柱才能临时救急,所以二柱在家的作用还是挺大的。对于这些他也是心知肚明的,父母年龄越来越大,身边越来越离不开小辈们的照顾,他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,慢慢地他就在农村安下心来。
农村和城市相比,生活环境不同,农村自古就是群居生活,再加上农村人比较重感情,稍微远一点的亲戚往来还是比较频繁,但是城里人就不一样了,大多至亲才会来回走动。另外农村的生活方式决定的,农村跟城市比,商业化程度没有那么深,虽然现在金钱至上的观念也受一些影响,但是邻里之间还是互相帮忙的多,所以一来一往,农村的人情债也就越来越多了,农村人比较爱热闹,家家户户有喜事都想在家聚在一起热闹下,所以办酒席比较频繁,以前只有红白喜事,现在可不止,搬家,升学,老人祝寿,小孩过生日等等都要办酒。你家都办,我家不办又不行,所以大家抢着办。老家的人情观念重,二柱大哥的同学、朋友不少,很多人家里有事都会通知他,这些也要劳烦兄弟随往。大哥知道,其实在老家,人情往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大哥有时就想着自己离家远,又不经常回去,有些准备甩了算了。但二柱常劝大哥,钱花了还能挣,人情淡了难再续,朋友感情最重要。所以大哥的这些朋友都和兄弟熟、关系好,甚至有些比和大哥还亲切呢。但亲兄弟明算账,大哥的人情来往二柱是记账的,到了回去时还给他,二柱也不客气。其实这种兄弟感情才长远,不掺杂利益纠纷,平时各过各的日子,各随各的人情来往,平平淡淡的日子才会长远。
村里有些人常劝二柱,说你大哥在外地这么多年,又是个国企的领导,弟弟自己又是老板,认识的人不少,怎么着也该帮他一把,为他找个轻松的工作!其实二柱也不是不想,他也知道到公家单位上班轻松,到弟弟自己的公司能安排一个轻松的活,有了哥哥和弟弟的帮忙很多事会好办一些。但他更知道,他不能让他们为难,更不想大哥犯错误,他要自食其力,他要让他们安心干好工作,不为家事分忧,他们在外干出成绩,他在家就很自豪。二柱家从小家教严,二柱常记着父母的教诲,二柱知道现在政策好,只要自己肯努力,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,就不会挣不来好生活。
这就是农民兄弟二柱,他明大义、肯拼搏、孝亲敬老、努力奋斗,靠勤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。他是他大哥的兄弟,也是你的兄弟,他们老实巴交,诚实善良,热情好客;他们的性格像泥土一样朴实,他们的心灵像蓝天一样明净,他们是我们这些在外打拼的人留在家里的好兄弟,他们替我们照顾着年迈的父母、守护着祖辈的老院、延续着浓浓的乡音乡情,他们把乡情流在血脉中,责任担在肩膀上! 
THE END
点赞14 分享